<<长征>>中写到三军过后尽开颜 可是当时第2和4方面军还没有越过岷山啊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1 04:48:28
<<长征>>中写到三军过后尽开颜 可是当时第2和4方面军还没有越过岷山啊? 为什么 ``` 快`

古代中国的大诸侯国一般都有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,因此以三军作为军队的代称。主席的诗里只是借用这个称呼而已,不是真的指三个军。

“三军”泛指部队,并不是说红1、红2、红4方面军

古人常说“勇冠三军”,形容将军的勇猛,古代三军是马、布、水三军,显然不可能是说这个将军在水上地上都能打……

提起"三军",现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陆、海、空三军。实际上在中华文化中"三军"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,而且与现代陆、海、空三军实质意义也相去甚远。

春秋时,大国通常都设三军,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,如晋国称中军、上军、下军;楚国称中军、左军、右军;齐国、鲁国和吴国都称上、中、下三军。三军各设将、佐等军衔,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。随着时代演进,上、下、中军渐渐被前军、中军、后军所代替。到了唐、宋代以后,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。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。前军是先锋部队;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,也是主力;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。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,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。军的编制,历代沿袭,但人数多少不一样。汉代实行5人一伍,2伍为火,5火为队,2 队为官,2官为曲,2曲为部,2部为校,2校为裨,2 裨为军的编制。今天,前军、中军、后军编制已完全消亡,而被现代的陆、海、空三军所替代。